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资源  >>  正文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

来源: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日期:2015-04-16 00:00:00  点击:  属于:教学资源

  新中国成立时,我们所继承的历史遗产是生产力很不发达,经济文化十分落后。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人均0.29公斤,美国人均钢产量为538.5公斤;1938年日本的钢产量已达到700万吨,美国为2880万吨。即使在钢产量的最高年份1943年,也只有92.3万吨。在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老祖宗,从清朝末期算起,包括张之洞和蒋委员长交给我们的遗产,钢只有90万吨,机床只有8万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现代工业只占国民经济的10%左右,而农业和手工业占90%。绝大部分是落后的农业和手工业,现代商品生产和交通运输微乎其微,生产社会化程度很低,科学技术几乎是一张白纸,文化教育事业十分落后,人口中文盲占绝大多数。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一建国就开始了经济恢复和大规模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156项重点工程,使社会经济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过渡时期只用了七年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基本完成了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的任务仅仅初步打下了一个基础,还远没有完成。因此,我国在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时,就生产力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还没有获得自身应有的物质技术基础。毛泽东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进行了高度概括,那就是“一穷二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教师提问:“一穷二百”的物质基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影响?

  教师总结:新制度取代旧制度最根本的是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最终靠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要战胜资本主义最根本的还是要更快的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要得到完全巩固,就要求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发展,在生产力水平上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世界历史给中国提供的历史机遇,使它可以跨越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但是它不能跨越生产力发展的必经阶段。社会主义只有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建立在生产高度现代化、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充分体现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显然,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还远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对此,邓小平同志指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开始的一段很长时间内生产力水平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然有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要用至少100年的时间去实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用300年、200年已经实现了的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


友情链接
腾讯新闻 中国新闻网 搜狗 新浪 CMS系统 百度